歷史與迷信
□林勁松
拙作《媽祖信仰與鄭和下西洋》說:“馬克思說:‘相當長的時期以來,人們一直用迷信來說明歷史,而我們現在是用歷史來說明迷信?!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425頁)媽祖信仰是迷信,還是科學,長期以來說不清。在今天,我想借介紹鄭和下西洋全過程的機會,結合說一下自己體會?!保ㄆ翁镂幕W發表于2021-8-23)
這次通過具體實踐,我覺得歷史科學有無比的優越性,用歷史科學說話雖然要動腦筋,花力氣,精益求精,但是,研究到位效果好,這次是突出了媽祖信仰的歷史地位。迷信卻是想當然,信口開河,或者人云亦云,照抄照搬,不負責任。所以,這類文章往往沒有到位,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例如,網上查詢一下,找到了南京天妃宮的有關介紹:南京天妃宮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獅子山麓,建寧路旁,始建于明永樂五年(1407年),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利回國后,為感謝天妃保佑海上平安,奏請朝廷批準。1409年,明成祖朱棣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照應弘仁普濟天妃”,賜額“弘仁普濟天妃宮”,并親自撰寫天妃宮碑,碑文為天妃歌功頌德。 鄭和將海神天妃作為他的精神支柱,在以后的六次下西洋出航之前及歸航之后,都要專程到天妃宮祭拜媽祖。天妃宮構建之初,為當時媽祖廟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建筑群。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以及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存之一。
在這里,“為感謝天妃保佑海上平安”,真的是這樣的嗎?媽祖死后,會“顯靈”,會到處救人,甚至還會保佑鄭和下西洋嗎?這不是等于說鄭和下西洋軍隊沒有什么戰斗力,一旦離開了媽祖保佑,那就一事無成了嗎?事實勝于雄辯。這支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新型的、科學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誰也比不了的文武雙全軍隊。他們不但會打仗,百戰百勝;政治素質高,會搞外交活動,到處為中國和平外交路線建功立業;而且還會經商做生意,和西洋各國展開貿易活動,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碩果累累。在那時,中國不僅沒有占領西洋一寸土地,而且還無微不至地關心那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在世界歷史上,這還是第一次,只有中國能夠做到這一點,在各國面前樹立了光輝榜樣。所以,鄭和下西洋充分顯示了中國政府對世界人民和平進步事業負責任精神。正因為如此,所以,鄭和下西洋的歷史經驗值得我們今天認真總結。
有比較,才能鑒別。這次,我重新研究鄭和下西洋,結論是:“以上是鄭和下西洋的簡單介紹。媽祖信仰之所以會起那么大作用,也就一清二楚了。明成祖媽祖封號,完完全全是對媽祖信仰內涵高度概括,符合媽祖本人客觀實際,所以媽祖信仰不是迷信,而是科學。宋高宗媽祖封號‘靈惠昭應’,稱贊媽祖是宋初四有人才,符合媽祖的客觀實際,她本是個這樣人才;明成祖媽祖封號‘護國庇民妙靈照應弘仁普濟天妃’,同樣符合客觀歷史實際,因為媽祖是位全面發展十全十美的優秀人才。鄭和下西洋則是一次媽祖信仰的親身實踐,嚴峻考驗。全軍將士不僅堅持‘護國庇民’高于一切;而且本領大,‘妙靈昭應’,樣樣俱全;在行動上,還做到了‘弘仁普濟’,為中國和世界廣大人民做好事,近30年如一日,出色完成了歷史使命,碩果累累。
“正因為如此,所以,想解開媽祖信仰與鄭和下西洋之謎,明成祖媽祖封號是關鍵。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之所以選擇南京天妃宮,是因為明成祖媽祖封號在這里出臺,歷史意義重大?!白o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簡明扼要,僅僅是十四字,卻打開了中國政治新局面,從此開始,媽祖信仰是全國全軍的政治思想靈魂,是統帥,一直到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時止,時間長達503年!
說到這里,明永樂五年(1407),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利回國后,在南京建筑天妃宮,原因也就清楚了,那是因為媽祖信仰是統帥,是靈魂,高貴無比,是這次鄭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政治思想保證。我們今天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與此同時還要認識到,有統帥,就有統帥府,即媽祖廟,那里是人們向統帥“開展談心活動”的地方。1405年鄭和奉命下西洋,那時,明成祖媽祖封號雖然還沒有出臺,但是,整個指導思想卻已經形成,媽祖信仰不僅是國魂,而且是軍魂。
最后值得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媽祖文化研究異軍突起,越戰越勇,越來越顯示出黨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八字方針無比正確性。究其原因,媽祖文化歷史資料不僅真實,而且豐富;覆蓋面廣,士農工商,應有盡有。有些還是前所未聞的新鮮事,例如鄭和下西洋竟然跟媽祖信仰關系這樣密切,而且我國近代保家衛國反侵略這一方針政策還始于鄭和下西洋,明成祖媽祖封號可以作為依據。所以,研究媽祖文化一舉兩得,既可以研究媽祖信仰產生、發展和影響等方面,又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宋元明清時期歷史的認識。